拜祖与祭墓

有人说、基督徒不拜祖宗, 不祭墓, 是为没有孝道。
 其实、何谓「祖宗」﹖ 「祖」者, 本也; 「宗」者, 根也。人类之根本是谁﹖不是在神位上的几个名字, 而是创造人类的真神。人类若不拜真神, 倒去拜死去了的亲人, 这不是拜祖宗, 而是将死人奉为神而已。中国人拜祖宗, 不是佛教的信仰, 因为佛教本来相信人死后就要轮回投胎,那里还会坐在神位上受人敬拜﹖查祭祖的事原是出自民间流传的信仰而已。

追查祭祖风俗、原是古代周朝一种记念王帝丰功伟迹的仪式, 可以说是政治性多于宗教性的。当时、人们只准祭祠王帝, 若祭祠死去了的平民是犯法的。后来日子久了, 王帝的子孙也多起来了, 于是祭祖就成了风气。秦始王看见这种风气而生忌心, 遂禁止人民拜祭周朝王帝。秦始王死后, 禁令解除, 人人都恢复祭祖了, 因为人人都说自己是「王帝的后裔」(中国人的别号),以后更发展成为拜祭自己的亲人。时至今天、更变成迷信,认为祭祖先可以带来好运发财,完全失去了孝道的本意。

再研究所谓「慎终追远」,其意义是:父母临死之时,子女当尽心服事,令他们好好地去世,这就是「慎终」;至于「追远」,绝不是拜几代祖先的意思,而是追想人类的根本来源之意.如果只拜几代祖先,就是「追近」,惟有敬拜创造全人类的真神才为真正的「追远」。中国人在祭祖时焚烧香烛和纸造的元宝,将食物摆在祖先面前,明知祖先不会吃,却是在拜完之后自己拿回去吃,这岂不是一种「欺骗」的行为﹖倘若生前不敬,不养,死后这样的拜祭,实在是虚伪。

孔子三岁父,到二十四岁才知道父亲的墓在那里,后来就把父母的尸骸合葬于山东曲箪县。根据古书,孔子一生都没有祭过墓,就是他二十四岁后葬了他父母的尸骸后,还是没有祭过墓。后来他看见他父母的墓被雨水冲崩了,他就泫然流泪说:「吾闻古之不修墓。」意思是要仿效古人不修墓。墓既不修,何曾祭墓呢﹖又魏文帝营寿陵诏有说:「骨无痛痒之知,冢无栖神之宅;礼不祭墓,欲存亡之不黩。」这分明是说,不应向坟墓拜祭,因为坟墓里根本没有神明存在。人死绝不能变为神,故不会受人拜祭。要拜就应该拜创造天地万物的神,祂才是我们的真正「祖宗」。 ~吴主光弟兄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救救下一代

不值得冒的險

慎思明辨/教會大合一運動

真假?

【每一天】粵語詩歌合唱

活的神,孤兒的父

我的真實見證

How can I be sure Christ will save me?

主耶穌還有未了的心願

我對天道教的認識